
茶品在咖啡機沖泡萃取的作業流程以及對咖啡機的使用影響一直以來都無法定論,討論的範圍在於溫度的校準/預浸泡的時間/茶末對咖啡機沖泡系統的影響.
1. 溫度的校準:一般咖啡機的溫度設定通常約為1.05bar~1.15bar,也就是説出沖泡的出口溫度約在90度+3/-5的範圍內,而茶葉的溫度未必是如此,所以單一鍋爐的咖啡機,在溫度的校準上會顯得較為麻煩,在多鍋爐的咖啡機或是沖茶機則沒有上述的問題,但是在市場上佔有率最多的還是以單一鍋爐的咖啡機為主流.
2. 預浸泡的時間:一般使用較新版本電子板設計的咖啡機最長的預浸泡時間為最大ON-5秒/OFF-5秒的時間調整,因為使用3WAY電磁閥,所以在ON的行程結束後在OFF的暫停行程開始讀秒時,會把沖泡室的咖啡水透過電磁閥排放掉,而沖茶機則是使用2WAY電磁閥的設計,在預浸行程OFF段時不會排水,可以保持茶湯的完整性,但多段時間預浸泡的功能反而容易造成沖泡時的溫度的降低(因為沖泡室約7~8秒注滿水,在下一段預浸的功能啟動時,PUMP的BY-PASS閥開啟,PUMP呈現內循環,所以水溫無法鍋爐進行熱交換).
3. 茶末對咖啡機的影響:茶葉的特性與咖啡不同,咖啡研磨沖泡後,因為油脂的問題,會形成硬粒狀的咖啡垢,注入熱水無法使其變軟/分解.然而茶葉的研磨粗比咖啡來得粗,但較為柔軟,附著後不易排出,而且不知道要用那一種藥劑才可完全清潔(只要茶末殘留在柱栓上,大概那一顆柱栓就要完蛋了).
所以改變物料的包材,更換沖茶把手,上述問題應該不容易發生,以下是用沖茶把手(BARLEY POD)和不織布包材的茶包來做測試( 5g 茶末)
感謝超級茶農提供來自於海拔1000公尺 的茶園物料,讓大家體驗茶農的用心及辛勞,一起為臺灣的農業加油.(有附SGS的農藥殘留檢測報告哦)
相關茶葉資訊請上超級茶農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CiFKjK6fERr2aQlqy673eXfiF_lnSw.YkA--/
不織布5g茶包 放入茶包 扣上把手
先排放茶湯5秒 繼續萃取 高山紅茶茶湯
萃取結束 茶末濕潤狀態
先排放茶湯5秒 繼續萃取 金萱烏龍茶湯
萃取結束 茶末濕潤狀態
沖泡壓力 沖泡溫度